哪怕你不是国家规定的控排企业,未来也需要像管理财务账本一样,管理自己的碳账本。
碳账本是个形象的说法。一家企业只要在经营,就会产生二氧化碳,记录这个“碳”进出的账册,就是碳账本。最终企业可以知道,自己一年的净排放额是多少。 所谓“管理碳账本”,或者“碳管理”,就是说企业在摸清家底的前提下,选择抵消一部分排放量,甚至消除整个碳足迹。 国内像腾讯、阿里、京东、美团这样的公司,因为走到了海外,所以就和上面这些企业形成了竞争关系。当它们察觉到竞争对手的动作后,就感受到了压力。 龙头企业的压力会沿着产业链传导,形成倒逼效应,最终导致小企业不得不跟着大企业一起减排。 每个企业都要按三个范围来记自己的碳排放额,一个都不能少。 三个范围: 范围一是企业燃烧化石燃料直接产生的碳排放。 范围二是企业用电,还有采暖、制冷导致的间接排放。 范围三它指的是上下游企业为了保证你的生产而产生的碳排放。 比如苹果公司,范围一、二的排放加起来,也不到总量的三分之一。大企业有很强的动力去要求供应商、分销商管理自己的碳账户。 富士康作为苹果的供应商,很多年前就被要求减排。 比如美妆品牌欧莱雅就宣布在2030年实现碳中和。相应的,它在中国的面膜供应商华熙生物,就被要求减排。不仅要减排,还要把碳账本公开披露,接受专业机构的审查,否则就不能合作。 对大公司来说,主要是同辈压力,对小公司,或者说大部分公司来说,主要是压力传导。 碳管理概念应该叫“碳资产管理”,包括企业碳资产的保值、增值管理,还有运营过程中的碳核查、碳绩效管理,以及人才培养、品牌建设等工作,是一个包含一揽子工作的复杂概念。 先动手把自己的碳管理做好的企业,可能会优先抓住机会。 除了具备经验、资源以外,早动手还有个巨大优势,就是能积累数据。 由于碳管理是一个新赛道,所有人都有点陌生,所以优先把自己碳管理做好的企业,很可能会积累数据、经验,还有资源,从而转型成为解决方案的提供商。 从资本的角度观察,也看到了这个趋势。 本文内容整理自:得到课程《碳中和产业报告》。免责声明:所载内容来源互联网,微信公众号、得到等公开渠道,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,仅供参考交流之目的。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和机构所有,如有侵权,请联系我们删除。